其他

龙口第一长寿老人,长寿秘诀竟如此简单!

2017-06-12 走进龙口


走进黄山馆镇大脉村村民刘成芬家,77岁的女儿姜秀芳正在她床边陪伴她唠嗑。

这位111岁的龙口第一长寿老人,虽然耳背、头发花白、满脸皱纹,但精神矍铄、面色红润。见到家中有客人来,老人急忙招呼女儿:“快把胡黍米捣一捣,熬粥招待客人。”在旁的人都被老人逗笑了。

▲刘成芬老人6月4日刚度过111岁生日

14岁穿红衣出嫁

刘成芬生于1907年。14岁那年,村里来了一位卖油郎,牵着驮油桶毛驴,走街串巷卖油。因为卖油郎诚信经营,村里人很快就与年轻勤劳的小伙熟识了,张罗帮他讨媳妇。在同村人的介绍下,刘成芬与相差7岁的卖油郎结了婚。

(网络配图)

据刘成芬的二儿子姜宗喜介绍,母亲出嫁那年穿着老式样的红嫁衣,脚上穿着三寸金莲绣鞋,一路骑着毛驴,迈过火盆嫁入婆家。刘成芬年轻的时候经常跟孩子讲述这段经历,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时刻。

刘成芬嫁入婆家后,孝顺公婆,料理家务。每天天没亮,14岁的她就起床给公婆倒夜壶,收拾锅台,烧火做饭。“我母亲个子矮,够不着锅台就踩着凳子刷锅做饭。”姜秀芳介绍说。刘成芬19岁时育有第一子,之后接连生养11个孩子,其中三子夭折,长成五女三男。

111岁的刘成芬现在已经是五世同堂,孙子、重孙、玄孙一大堆,仅龙口地区的后代就有60多口。平日里,有重孙、玄孙回家来看她,她就捧孙子们脸挨个亲,稀罕得不得了。“我婆婆经常记挂下面的小孩子,有好吃就想留给孩子们吃。”刘成芬的二儿媳何宗香说。

刘成芬年轻时

战火年代度日艰难

黄山馆以前是重要的交通枢纽。据刘成芬跟二儿子讲述,上世纪30年代,黄山馆时常有日本兵出现。那时,日本军官还经常率兵进村抓壮丁为部队作战领路。镇子上,有几个庄户的男丁被日本兵带走了,就再也没有消息了,整得大家人心惶惶。

(网络配图)

有一夜,刘成芬跟丈夫在家熄灯入睡了。忽然,听到院外有日本兵敲门的声音。刘成芬顾不得多想,赶紧让丈夫藏起来,自己只身一人打开院门。

当时,率先闯进刘成芬家中的是一名日本军官,腰间还佩戴了一把日式军刀。日本军官带着日本兵们把刘成芬家中的余粮全部抢走,还抢走了丈夫冬天御寒的羊羔皮棉袄。但万幸的是,抢完东西后,日本军官就带领日本兵们离开了,没有伤害刘成芬和孩子,丈夫也侥幸得救了。“我母亲当时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,我们听后都觉得害怕。”刘成芬的小女儿姜秀芬说。

刘成芬的经历还不止于此。战争年代,种在地里的粮食常常因为战火无法收割。家里的孩子天天挨饿,公婆的身体也日渐消瘦。刘成芬便趁着天擦亮的时候,到地里刨食、摘瓜菜回家,给家人做饭吃。有一次天空飞过好几架日本飞机,刘成芬赶紧躲避草丛中。尽管风险很多,但是为了家人,刘成芬还是冒险偷粮。

刘成芬(右)与兄妹合影

善良诚信好家风传世

刘成芬是一位性格和善,为人诚信的老人,在村里有着不错的口碑。年轻的时候,她还是村里有名的和事佬。谁家婆媳有矛盾,只要她去劝和,都会化解矛盾,婆媳和谐。刘成芬虽然不识字,但是却时常教育孩子做人要善良、讲诚信。

上世纪60年代闹饥荒,刘成芬和孩子们经常挨饿。有一日,一位70多岁的老翁因为饥饿,来村子乞讨。“我母亲就把家里仅存的面饼分给了老人,救活了老人一命。”刘成芬的小女儿姜秀芬回忆说。刘成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着孩子们,善良诚信处世。

刘成芬的二儿媳妇何宗香自从嫁入婆家后,也深受好家风的影响。在家里孝顺婆婆,在家外勤劳务农,与邻里和睦相处。“我婆婆从来不跟我吵吵,有事情就跟我好好商量,特别体谅我。”何宗香笑着说。2014年,何宗香还被评为“龙口市新二十四孝贤”。

刘成芬与部分子女

长寿秘诀

刘成芬今年111岁,如此长寿必定有她自己独特的养生秘诀。跟老人的家人们聊天了解到,老人一生脾气温和,不生闷气,心态特别好。其次,特别勤劳——刘成芬100岁的时候,还经常帮二儿媳做农活。有一年秋天,地里玉米熟了,老人不听家人劝阻,自己拄着拐棍帮忙剥玉米粒。

刘成芬老人日常作息非常规律。早上7点进食,午饭11点30分。第四,老人吃饭不挑剔,口味喜清淡。“我母亲喜欢吃杂粮,尤其是胡黍米熬的粥。”姜宗喜介绍说。

刘成芬老人一生勤俭,拉扯8个孩子长大。经历过战火、挨过饥荒,但都一路坚强走过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